知识和智慧到底有什么区别?这个问题我见过很多种说法,最近看到一种,很有意思。它说:慧亏高知识通常都是正向描述一个规律,而智慧就是负责怀疑这个规律。
举个例子,比如我们说,“什么是人?没有毛的两腿动物就是人”,这样的描述就是知识,它是个规律前尺,很好用,也适合大部分场景。但是严格地说,把一只鸡拔光了毛,它也是人吗?
任何知识,任何规律,都有自己适用的边界,超过一步就是谬误。那人类用什么来判断这个边界呢,这就是智慧。知识负责讲出一个规律,而智慧负责对这个规律进行怀疑和批判,二者是共存的。
知识往往可以清空竖晰地表述,而智慧则无法明确地表达。知识往往是积极的,而智慧往往是消极的。知识往往是可以交给机器来处理,而智慧则永远是属于人的。
知识等于智慧吗?
今日思考题:
名词释义:
知识,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(包括人类自身)的成果,它包括事实、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。
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。在哲学中,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,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:感觉、交流、推理。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,知识具有一致性,公允性,判断真伪要以逻辑,而非立场。
智慧
1.出自消衫简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若此之使治国家,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,国家之乱,既可得而知已。”
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,包含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、记忆、理解、分析、判断、升华等所有能力。智慧与智力不同,智慧表达智力器官的综合终极功能,与形而上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;智力则谓形而下之器,是生命的一部分技能。
2.梵语“般若”的意译。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,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。
《大智度论》卷四三:“般若者,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,无上无比无等,更无胜者,穷尽到边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万行归空,千门入善,辩才智惠,岂徒七经、百氏之博哉?”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神通能动於十方,智惠广弘於沙界。”
棒棒糖:
读书越多,知识越多,知识越多,人就越愚蠢,人越蠢,混沌的就越厉害,越混沌越迷茫,自然苦痛越来越多,苦痛越来越多,自然书就会越读越多,这是跳入了死循环……
所以对应那句话“知道的越多,不知道的就越多,人会自而然的想要知道的更多,自然痛苦就会尾随而来。”知道的是什么?而不知道的又是什么?人们想要知道的又是什么?这一切的展开的基础即是知识,而知识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这样的恶性循环的结果,即没有完备的知识,即知识永远都是不完美的,残缺的,即相伴知识的永远是愚蠢。
人为什么要学习知识?为了精准的感知与整顿外部事物及信息。两个层面,技术层面即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,物质层面讲究技术的进步即科学知识的迭代,而精神意识层面知识即是枷锁,是隔离人与现实的主要屏障,人都是透过屏障看事物,自然是失真的,而理性的边界是感性,感性的边界即是我,而我的边界即是过往经验的累积拿裤而形成的知识,而扔掉过往的累积即是无我即是破“我”的边界。
江大宝:
知识是智慧的催化剂。正如烦恼即菩提,要达成觉悟就会有烦恼。
棒棒糖:知识与智慧八竿子打不着。
江大宝:正如刘丰所说:知识是智慧的投影。只是信息时代,垃圾太多。
棒棒糖:
烦恼就是烦恼,不要意淫什么狗屁菩提,就塌握像别人来揍你,你说哇我的菩提来啦,这是我的身体的因缘呦,肯定是上天安排的这顿揍,来让我活血化瘀的耶。这不神经病么?
江大宝:你这个是偷换概念,关键看你是外求还是内观。
棒棒糖:
嗯,这个思想一般被人用来做自我安慰或者是道德绑架。很好使。
刘丰,请审慎观看。高维投射低维,这本就二了,还分了N维,那么,更二了,有二即有冲突,即有矛盾,即生你的一切烦恼,看了开头,自然觉得无趣,他的红,或许是人们在他的学说里,找到了某种安全感,某种归属感,获得了某种安慰剂罢了,但是,矛盾却没有尽头,因为你的所谓的维度的不断割裂,N.维自然N割裂自然诞生N多的痛苦。所以,请审慎观看。最好,就不要看了。
因为,他可以给你某种心理上的某种满足感,那个很符合人类的行动本性即奖赏机制。一旦困在里面,自然你终生无法自拔,越陷越深。
江大宝:
这点认可,不喜欢他的高低之分。
棒棒糖:
所以,不要寻求什么自我安慰,那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自我安慰,都是扯淡。另外,也不要被别人道德绑架,谁绑架你,你就干他就完了。
总结:
知识离智慧十万八千里,否则只要读到博士,博士后就个个都是有智慧之人了。
那么要如何获得真正的智慧呢?
我们可以试试从佛教的哲学思想里找答案:佛家常说“本自具足”,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藏着智慧,但是因为被所谓的经验,知识,感知以及外部的评价,名利,欲望等等所遮蔽。凡此种种,就像厚厚的云层挡住了阳光,所以智慧无法显现。
《金刚经》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”
开启智慧,不过是回归自性,别无其它。
自性,就是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的那个“自然之心”,那就是智慧的源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