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骥伏枥 ( lǎo jì fú lì )
解 释 骥:骏马,千里马;枥:马槽。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,仍有雄心壮志。
出 处 三国·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用 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、分句;含褒义
示 例 宋·陆游《闻虏乱有感》:“羞为~悲,宁作枯鱼过河泣。”
近义词 老当益壮、壮志凌云
反义词 老气横秋、老态龙钟
什么叫暑伏啊、、?
“三伏”,是我国旧历中一年内最热时期的表达形式。分为初伏(头伏)、中伏(二伏)和末伏(三伏)。 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现定:初伏的第一日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;中伏的第一日为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;末伏的第一日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。如今年的夏至日为农历的五月初八日(公历6月22日),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为庚寅日(公历6月25日);第二个庚日为庚子日(公历6月5日);第三个庚日为庚戌日(即今日),所以定今日为初伏第一日。 初伏和末伏的时间都是十天,中伏一般为二十天,少数年份为十天。这主要根据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的到来时间的早、迟来确定。 今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为庚申日,即农历六月十二日(公历7月25日),这一天就成为中伏第一日。 今年中伏的第一日至末伏的第一日,中间夹着一个庚午日,庚日与庚日之间为十天,由此可知今年中伏的时间为二十天。 今年的立秋日为农历六月二十六日(公历8月8日)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庚辰日,即农历七月初二日(公历8月14日),则这一天就成为末伏的第一日了。 庚日的“庚”,为天干序列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中的第七位。“三伏”的确定与地支序列无关。 “三伏”总称“伏日”或“伏天”,指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伏日,诏赐从官肉。”颜师古注:“三伏之日也。”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六月伏日,并作汤饼,名为辟恶。”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正朔历数》:“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,故至庚日必伏,故谓之伏日。”